![]() |
检测方法 | UV |
提取来源 | 拉丁文名:Glechoma longituba (Nakai) Kupr .唇形科、活血丹属植物,多年生草本,具匍匐茎,上升,逐节生根 |
外观 | 棕黄色粉末 |
规格 | 5:1,10:1 |
包装 | 25kg纸板桶 |
主要成分 | 活血丹提取物 |
含量 | 4% |
名称:丹提取物 Glechoma longituba
类别:利水渗湿药
拼音:HUO XUE DAN
拉丁:Herba Glechomae longitubae
别名:连钱草、遍地香、铜钱草、白耳草
药用部位:全草
药材性状:茎呈方柱形,细而扭曲,长10~20cm,直径1~2mm,表面黄绿色或紫红色,具纵棱及短柔毛,节上有不定根;质脆,易折断,断面常中空。叶对生,灰绿色或绿褐色,多皱缩,展平后近心形,长1~3cm,宽1.5~3cm,边缘具圆齿;叶柄纤细,长4~7cm。轮伞花序腋生,花冠淡蓝色或紫色,二唇形,长达2cm。搓之气芳香,味微苦。
栽培要点: 产地:江苏、浙江 采收加工:4~5月开花时采收全草。晒干。 地道沿革: 性味归经:微寒;甘、淡;归肝、胆、肾、膀胱经 *:除湿退黄,*,**。用于*,**,石淋*,*,*肿毒,*,*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5~30g;或浸酒,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绞汁涂敷。
禁忌:阴疽、*及孕妇禁服。
丹提取物是从唇形科植物丹(学名: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,又称丹参)中提取得到的天然产物混合物。该提取物以丹参根为原料,通过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制备,主要用于科研、天然产物分析及植物活性成分研究领域。
丹提取物中富含多种化学成分,主要包括:
脂溶性成分:丹参酮类化合物(如丹参酮 I、丹参酮 IIA、隐丹参酮等);
水溶性成分:酚酸类化合物(如丹酚酸B、迷迭香酸、咖啡酸等)。
这些成分赋予了该提取物复杂而多样的化学组成,是天然药用植物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复合提取物之一。
丹提取物的制备工艺通常包括以下步骤:
原料处理:选取干燥、纯净的丹参根部,粉碎成细粉;
溶剂提取:根据目标成分性质,采用乙醇、水或乙醇-水混合液进行回流提取;
浓缩过滤:去除杂质与溶剂,得到粗提液;
纯化分离:通过树脂吸附、液液分配、柱层析等方式分离不同组分;
干燥成品:采用喷雾干燥或真空干燥技术制成粉末状提取物。
不同的提取工艺会对成分比例及提取效率产生影响
返回顶部